首页 正文

肖铁岩院长在重庆邮电大学召开的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讨会”上作主题报告

  • 作者:
  •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 发布时间:2017-06-13 22:04
  • 点击数:

(转载自重庆邮电大学新闻网)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全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结合教育部确定2017年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的相关要求, 6月8日,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的举办“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讨会”在逸夫楼召开,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重庆邮电大学校党委副书记游敏惠教授致辞时指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问题意识,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推进综合教学模式改革,致力于创建综合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她希望本次研讨会能有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好前景。

重庆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肖铁岩教授作了题为《第三课堂育人探索》的主题报告。他深入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全过程育人”中“全过程”的内涵,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反差,并就如何发挥第三课堂的育人功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肖铁岩教授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强调要在立足“讲台”四项原则的基础上,更新观念、循循善诱、润物无声地用好互联网这一大学生的第三课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树荫教授作了题为《何谓一堂好课?》的专题发言。他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上好一堂好课,需要做到四个“一”,即:选择一个专题、解决一个问题、完成一篇论文、呈现一种风格。

重庆邮电大学郑洁教授介绍了该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三维融合”综合教学模式。她提出,针对传统思政课教学存在的实效性不强、抬头率不高和融合度不够、协同性不足等问题,可以通过“课堂专题教学课外实践锻炼 课下网络教育”于一体的“三维融合”综合教学模式,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与会的部分高校专家学者作了交流发言,大家表示,在加紧构建“大思政大德育”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掌握网络新技术,合理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学生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着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