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STUDENTS

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北川遗址寻初心,抗震精神励青春”——重庆大学“红岩映羌魂”实践团社会实践纪实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21   阅读量:

2025年8月17日,重庆大学“红岩映羌魂”实践团来到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走进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与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完成了一堂跨越时空的“大思政课”。

当日上午10时,实践团队怀着无比肃穆的心情抵达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刚踏入遗址区域,灰白色的残垣断壁便映入眼帘,空气中弥漫着庄重的气息。在遗址讲解员的引导下,成员们沿着指定路线缓缓前行。残垣断壁静静诉说着曾经的灾难,唯有街道旁郁郁葱葱的树木,见证着这片土地的重生与希望。

5·12汶川特大地震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北川老县城的中心街道,当年地震发生时,这里瞬间被夷为平地,无数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 随着讲解员的深情讲述,团队成员们驻足凝视,眼中满是悲痛与敬意。斑驳的墙体、倾斜的建筑无声诉说着创伤,成员们眼中噙满泪水,悲痛中更添对生命的敬畏与对抗震精神的深刻感悟。

实践团随讲解员参观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

在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和北川中学遗址前,团队成员停下脚步,举行了简短而庄重的默哀仪式。全体成员低头肃立,默哀3分钟,以此缅怀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结束后,团队代表向遇难同胞敬献了鲜花,白色的菊花寄托着大家对逝者的深切哀思。

实践团成员在北川中学遗址前献花

下午14时,实践团抵达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在讲解员引导下,全体人员依次参观了纪念馆各个展区。定格在14时28分的斑驳时钟,扭曲的钢筋铁架、满载希望的救援日记、重建后的新村模型......一件件实物与影像资料,将十七年前的悲壮与重生历程徐徐展开。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的感恩墙

地震发生时的实时监控视频、开裂的时钟、变形的汽车残骸,这让团队成员直观感受到灾难的残酷。救援人员用过的破拆工具、写满求救信息的纸板、医护人员的急救包,生动再现了当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救援场景。“看到救援队员冒着余震危险,徒手挖掘幸存者的画面,我真切体会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量。”实践团成员蒋雪动情地说。

小讲解员为实践团成员讲述震后奇迹的感人故事

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讲解中

此次参观活动让团队成员在历史回响中深刻体悟抗震救灾精神内核,使得青年使命在心中愈发清晰。未来,实践团将把这份精神养分熔铸为实干动能,以青春之躯扛起时代重任,在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奋力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奋进答卷。

实践团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