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重庆大学“红岩映羌魂”实践团来到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大禹文化陈列馆和云珍羌绣生活体验馆进行参观走访,从而深入学习大禹文化的历史脉络和价值意蕴,在一针一线中体悟羌绣的文化魅力与匠心传承。
上午10时,实践团成员到达大禹文化陈列馆。北川作为大禹故里,承载着深厚的大禹文化底蕴,而大禹文化陈列馆更是集文物保护、文化展示、学术研究于一体的重要文化阵地。馆内通过各个展区,以实物展品、场景复原、多媒体互动等多元形式,系统呈现了大禹的生平事迹、治水伟业以及大禹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为参观者搭建起一座跨越千年的文化沟通桥梁。

实践团成员正在进行水利知识竞答
从新石器时代的陶罐、石器,到记载大禹传说的古籍拓片,再到生动还原大禹出生地场景的雕塑,这些都让实践团成员直观地感受到北川与大禹文化的深厚渊源。“相传大禹出生于北川石纽山,这里的每一处遗迹、每一个传说,都是大禹文化扎根于此的见证。”讲解员结合史料与民间故事,生动讲述着大禹的诞生背景,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不时驻足记录,眼中满是对历史的敬畏。

讲解员正在讲解大禹“九州治水”的故事
大禹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历史长河中的精神回响,其蕴含的担当品格、治世智慧与团结力量更具深刻现实意义。在触摸历史印记、深度浸润文化脉络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的文化自信愈发坚定,文化担当油然而生,立志将大禹精神融入日常实践,以青春行动践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实践团成员抵达北川大禹文化陈列馆
若说大禹文化是北川流淌千年的“精神根脉”,那羌绣便是羌族指尖传承的“文化匠心”。下午14时,实践团成员来到云珍羌绣生活体验馆开启非遗文化的实践之旅,耗费近3个小时完成了各自的羌绣作品。随后,党的二十大代表、羌绣省级非遗传承人陈云珍同实践团成员进行交流分享。
陈云珍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羌绣的历史、文化意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她动情地说到,“羌绣不仅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更是一种传承和精神。女孩子结婚时必须准备一套嫁妆,这是我们羌族的传统。羌绣不仅仅是刺绣,它还承载着家族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
交流中,实践团成员围绕羌绣传承与发展主动提问,重点询问市场概况、机绣与手工绣结合的具体路径及国内外市场潜力等核心要点,还探讨了未来如何通过政府支持和市场推广进一步扩大羌绣影响力等问题。

实践团成员体验手工刺绣
从大禹文化认知到羌绣非遗实践,实践团成员不仅深入探寻了北川两大特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更通过“看展品、听讲解、学技艺、做实践”的多维体验,完成了从“文化感知”到“文化参与”的深度转变。大禹文化所蕴含的“担当”品格与羌绣非遗承载的“坚守”精神,生动诠释了传统文化并非博物馆中的“静态展品”,而是可融入生活、激励成长的“活态养分”。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有效引导了实践团成员在历史溯源中筑牢文化自信,在非遗实践中锤炼文化担当,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注入青春动能,彰显了重大青年扎根实践、传承文化的使命担当。

实践团成员在云珍羌绣生活体验馆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