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STUDENTS

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实践团赴垫江县沙坪镇调研:探寻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28   阅读量:

2025年8月27日,重庆大学“红岩宣讲”实践团走进垫江县沙坪镇,通过座谈交流与实地探访,深入了解当地在跨村党建联建下的产业发展、文化建设路径,沉浸式感受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座谈交流,梳理沙坪镇发展核心脉络

上午,实践团一行首先与垫江县沙坪镇党委副书记梁伟、垫江县沙坪镇驻乡工作队队长邹琳主任、垫江县沙坪镇团委书记张永康、毕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章开明、围绕镇域发展现状展开座谈,从产业布局、特色打造与跨村党建联建三个维度,全面梳理沙坪镇乡村振兴的发展脉络。

在座谈交流中,梁伟副书记系统介绍了沙坪镇发展情况:沙坪镇已构建起万亩油菜制种基地、万亩水稻制种基地、万亩中药材基地、万亩茶叶基地四大支柱产业,为乡村经济发展筑牢产业根基;同时,镇里紧扣“乡愁、乡见、乡趣”主题,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让田园风光与乡村记忆成为吸引游客、带动增收的特色名片;尤为突出的是,沙坪镇以跨村党建联建为突破口,创新打造跨村协同发展模式。通过组建社区基层治理、旅游康养、特色产业等功能型联合党委,联合19个村(社区)等额入股成立村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打破村域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集体经济联营注入强劲动力。

实地探访,感受党建引领下的产业与文化振兴

下午,实践团继续深入探访,在沙坪镇党委组织员、人大副主席李妍的带领下,实践团走进竹鸡村乡见馆。馆内丰富的展陈实物和图文资料直观的展示了当地支柱产业的发展历程、特色农产品的培育优势,以及特色合作社的经济运营模式,使大家对产业振兴的具体路径有了清晰认识,详细了解到了沙坪镇产业发展成效。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2300万元,其中“菊花+油菜”轮作项目亩产收益超6000元、吸引游客近10万人次;同时,镇里通过统一“明月汖”品牌设计、包装风格与营销推介,依托村镇公司、区域性农服务中心等载体,让菜籽油、菊花等特色农产品拓宽销路,构建起规范化的合作社运营模式。

随后,实践团前往沙坪镇孝善文化纪念馆,成员们聆听了沙坪镇传承已久的孝善故事,深刻感受到“尊亲孝老、邻里和善”的淳朴乡风,体会到孝善文化在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的重要作用。

调研的尾声,实践团在竹鸡村母安孝善文化园参与了艾草锤制作、拓印、漆扇制作等非遗体验活动。从选材、制作到完成作品,每一个步骤都承载着当地手艺人的匠心,也让实践团体会到沙坪镇在文化振兴中“活化”传统资源的巧思。

2025年8月28日,重庆大学“红岩宣讲”实践团走进垫江县沙坪镇双塘村,带着对乡村发展的好奇与对红色精神的追寻,穿梭于蚕桑基地、荷花塘畔,驻足于红色纪念馆、老兵家中,在沉浸式探访中感受乡村的鲜活脉动与精神的厚重力量。

跟着村书记看“桑荷”:产业里藏着振兴底气

在垫江县沙坪镇双塘村书记的带领下,实践团首先来到垫江县蚕业制种基地,循着蚕从卵孵化到成蚕结茧的生长全程逐一参观。沙坪镇党委探索的跨村党建联建机制,通过资源整合与产业帮扶,让养殖技术深度服务生产,也让成员们感受到产业帮扶在村民致富中的关键作用。

离开蚕业基地,实践团走进荷花基地与龙溪河休闲度假区。荷花基地“水上赏荷、水下采藕”的“一田双收”模式,既守护生态又带动增收,是沙坪镇“农旅融合”战略的生动缩影;龙溪河度假区依托荷塘、桑园和河谷原生态风光“点睛”打造,成为吸引游客的新去处。成员们边走边看,切实领悟在科技与生态双轮驱动下,乡村产业正焕发出的新活力。

追寻红色印记,厚植家国情怀

下午,实践团先来到蓝蒂裕纪念馆(沙坪小学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在沙坪小学讲解员的介绍中,实践团获知沙坪小学依托垫江沙坪籍红岩烈士蓝蒂裕的事迹,打造“红色阵地、红色课程、红色活动”三大矩阵。学校以纪念馆为核心,串联起红色润廉文化墙、耕荒文化橱窗;课内开发红色校本课程融入日常教学,打造“行走的思政大课”;课外则依托烈士纪念日等节点,组织学生扫墓、诵读红色家书,让红色教育落地生根。

之后,实践团在垫江县沙坪镇退役军人局相关人员带领下,慰问了抗美援朝老兵。与老兵交流时,成员们倾听他抗美援朝期间的经历,了解到他保家卫国的参军初心。老兵对年轻人寄予厚望:“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有耐心,热爱工作;要到国家艰苦的地方去,树立奋斗目标,拿出勇气拼搏。”朴实的话语直击人心,让成员们真切地体会到革命先辈精神的厚重。

从桑蚕养殖的田间地头到红色场馆的精神熏陶,从荷花塘边的产业图景到老兵口中的烽火岁月,此次双塘之行让实践团成员们收获满满,所见所闻都化作了青春奋斗的动力。未来我们将带着这份收获,把调研所得转化为宣讲素材,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为各地探索振兴路径贡献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