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研究院
2023年8月,陈科研究员受邀参加‘数字思政’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前沿问题”
主题发言: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科教授作《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价值观智能评估研究》主题报告。报告围绕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内涵、优势与挑战、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青年价值观评估预测、教育路径创新等四个维度进行。
2023年9月,陈科研究员受邀参加新时代社会思潮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
主题发言: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科教授以《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创新与社会思潮批判》为题作了报告。
2023年6月,陈科研究员受邀参加‘数字思政’的理论架构和实践探索学术研讨会”
主题发言: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科以《算法推荐下的大学生社交媒体信息分享特征与其心理内外化问题的关系》为题进行了发言。陈科教授探究大学生在微信、抖音、微博三种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分享特征,分析算法推荐对不同社交媒体信息分享的影响,并探讨其与心理内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通过对来自中国三个省份的347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使用具有算法推荐的社交媒体组合的大学生表现出更高频率的信息分享行为,其心理内外化问题行为水平更高。并提出对策:在社会层面,应该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在学校层面,需强化数据赋能,建设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大脑;思政课教师、思政工作者则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机器人协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精准化,更好地因材施教。
2024年1月,陈科研究员受邀参加乐知论坛-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价值对齐、培育与践行跨学科学术论坛
主题发言:陈科研究员以《教育数字化视域下的新质思想政治教育》为题,从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数字化、新质思想政治教育三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他认为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将形成人、物理世界、智能机器、数字信息世界的四元空间。通用人工智能具备学习、情感、决策能力,越来越显示出通用、类人、智慧的特征,具有普惠价值和颠覆性意义。他深刻阐述了教育数字化的内涵、重要性以及需要一体化推进的内容,强调新质思想政治教育新在跨学科,新在智能机器、数字信息世界的价值观对齐,新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内容供给、质量评价的新质态。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深入研究智能思政等学科前沿问题,跨学科精准施策,共同推进新质思想政治教育。
2023年12月,吴兴德副教授受邀参加“中国李大钊研究会首届学术年会”
主题发言:吴兴德以“从世界革命新潮中探寻中国革命新路——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的远缘近因”为题
2023年5月,蒲清平教授受邀参加“首届全国环境高校党建创新论坛”
主题发言: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党委书记蒲清平作题为“党建业务互融互促,构建五学共同体”的报告。他表示,近年来学院创新理念,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实现组织融合、工作融合和学习融合;完善制度,优化运行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改革评价机制;打造品牌,推进质量提升的金色工程、金课工程和金师工程,逐步构建了“学者+学术+学科+学生+学院”的“五学”发展共同体。
2024年4月,陈飞教授受邀参加“首届“马克思主义与数字资本主义批判”学术研讨会”
主题发言:陈飞发言的题目是《另类现代性的生命政治解读——基于马克思立场对哈特和奈格里观点的批判性反思》,他的发言围绕哈特、奈格里的“另类现代性”展开。在哈特、奈格里的分析范式当中,另类现代性意味着与现代性及其权力关系的一种彻底断裂,另类现代性既是从反现代性这种传统生发出来,同时又脱离了反现代性,他们认为这超越了二元对立的反抗模式。此外,他们还认为另类现代性劳动生成了一种不断扩大的共同性价值,这种共同性价值为生命政治主体提供了新的斗争形式。对此,陈飞指出,他们的另类现代性规划,既忽视了客观历史环境的限制,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对主体政治的过度依赖。
2023年11月,陈飞教授受邀参加“马克思的价值形式分析与货币理论学术研讨会”
主题发言:陈飞:《资本论》价值形式研究:阐释空间与理论限度
2023年11月,魏强教授受邀参加“‘两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
主题发言:魏强:观念革新与社会变革——“拿破仑观念”的产生、强化与革弃
2023年12月,冯颜利教授受邀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2023年会”
主题发言:冯颜利围绕“建设中华文明的方法论问题”,从基本概念和方法论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强调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之中准确把握当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